外出就餐消毒餐具有什么注意事項?
外出就餐消毒餐具有什么注意事項?外出吃飯肯定是使用消毒餐具,那么在外面吃飯的時候這些我們經常使用的餐具需要注意什么嗎?
外出就餐五要素:
一要選擇有餐飲服務許可證的餐廳就餐
消費者到餐館就餐,首先要看餐館有無懸掛餐飲服務許可證(或衛生許可證),如沒有取得許可證,則屬于違規經營。另外,還要注意餐飲服務許可證(或衛生許可證)上的許可備注內容,如是否注有“涼萊”、“生食海產品”等。因為“涼萊”、“生食海產品”等屬于高風險食品,輕易引起食物中毒,經營“涼萊”、“生食海產品”等,必須具備特定的加工操作條件,并在許可證備注欄目中予以注明。
除要選擇證照齊全、衛生條件好、食品衛生信譽等級較高的餐飲單位外,還應盡量避免顧客爆滿的餐館,因為餐館超負荷經營,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隱患。
二要注意餐飲具衛生
◆普通餐具消毒狀況如何辨識?
就餐前要觀察餐飲具是否經過消毒處理,經過清洗消毒的餐飲具具有光、潔、干、澀的特點,未經清洗消毒的餐飲具往往有茶漬、油污及食物殘渣等。
◆組合套裝餐具消毒狀況如何辨識?
首先,透過封縮膜觀察,如果餐具表面有明顯的裂縫與破口,表明質量不佳。正規的組合套裝消毒餐具是能夠經受反復高溫消毒的鎂質強化瓷餐具。而普通瓷器經瞬時劇烈冷熱變化,很容易產生裂縫與破損,既不便于清洗消毒,又易藏污納垢。
其次,可以仔細觀察組合套裝消毒餐具表面有沒有污跡、水痕。因為消毒餐具都經過高溫消毒烘干,不會有水。若發現消毒餐具發潮、密封薄膜有霧氣,其衛生狀況就值得懷疑了。同時,消費者還要仔細查看封縮膜上面的標志,不僅要標注有消毒公司名稱、地址、電話等,還應標注消毒日期、保質期等,一般保質期為7天。
最后,打開組合套裝消毒餐具后,用手摸摸餐具壁、玻璃杯壁,看看是否有粘手的感覺,如果有粘手和油垢則是不合格產品。
三要辨別食物有無異常
用餐時應注意分辨食品是否變質,是否有異物和異味。顏色異常鮮艷的食物,有可能是違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質或超量、超范圍使用了食品添加劑。不吃違禁野生動植物,少吃或不吃生食海產品。
四要了解基本的用餐常識
◆火鍋
進食火鍋食品時應注意:火鍋底火務必要旺,以保持鍋內湯汁滾沸為佳;貝類應選擇鮮活的,死的貝類含大量致病微生物,不能食用;生熟食物要分開盛放,使用兩套餐具分別來處理生和熟的食物,避免在桌上擺放過多食物,防止交叉污染;添水或湯汁后,應待鍋內湯汁再次煮沸后方可繼續煮食;不要或盡量少喝火鍋湯;食用時食物不宜滾燙以免燙傷口腔及食道;吃火鍋不要冷飲和熱食交互食用以免導致腸胃不適。
◆燒烤
食用燒烤食品時應注意:生、熟食物器具要分開;食物燒烤要充分;燒烤時要避免食品直接接觸火焰;燃料應充分燃燒。
◆食堂用餐
消費者在食堂就餐要注意:食用四季豆、扁豆、豇豆、刀豆等豆莢類食品,要注意其是否燒熟煮透;食用鮐魚等青皮紅肉魚,要注意是否新鮮。
◆盒飯
消費者食用盒飯要注意:不食用無資質單位生產的盒飯;不食用含有涼拌菜、改刀熟食、生食水產品等品種的盒飯;冷藏的盒飯其包裝盒上應標有加工時間和保質期限,消費者應注意識別,不食用過期盒飯。
五要注意保留就餐憑證
就餐后務必主動索取并妥善保存發票等就餐憑證,若食用后不適,還應保存好食品樣品,及時就醫或投訴。
發生食物中毒后應遵循以下3條原則:一是發生疑似食物中毒應及時到醫院救治,注意保留剩余食品和吐瀉物;二是妥善保存消費單據、發票等證據,如已造成健康問題,應及時就診并保留病歷卡、檢驗報告等相關證據;三是立即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和衛生部門報告,避免因錯過最佳的調查時機而導致食物中毒無法認定。
消毒餐具 http://www.jiufan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