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消毒餐具廠調查關于1元餐具的最終真相暴露
外出就餐時,大多數消費者都有這樣的經驗:打開消毒餐具的包裝,發現異物或不清洗,再用開水反復燙傷,很難放心。對于這些餐具,商家通常收取1元的餐具費用。江蘇省政治熱線記者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一些消毒餐具廠的衛生條件差,工作人員的工作不正常,這帶來了餐具消毒不徹底和衛生質量差的隱患。
餐具的自檢不符合標準
連云港市綠鑫消毒餐具廠位于當地居民區附近。它主要清潔和消毒餐具。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自檢”是為了檢查餐具清洗后是否有灰塵和明顯的污垢。
污水流經連云港市贛榆區城頭鎮綠源消毒餐具廠,工作人員用裸手打包餐具。 “如果按照規定完全關閉并整頓,成本會很高,家庭將無法繼續這樣做。”
對此,贛榆區衛生監督所監察科工作人員說“檢查一次,檢查一次”。該部門負責人說,公司主要依靠自查。監督部門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抽查,對不符合規定的,處以罰款,最近又對城鑫餐具廠處以罰款。
企業自檢能否解決餐具的安全性問題?記者發現,今年1月,在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11批次不合格食品公告中,綠源消毒餐具廠生產的一次性餐具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去年12月,省市場監督局發布了600批次食品抽樣的信息。其中,位于贛榆區青口鎮的張海玲火鍋店使用的是“誠鑫餐具清潔服務部”生產的一次性餐具。合規性。該通知要求公司所在的地區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必須進行驗證和處置,并敦促食品生產商和經營者采取現成的存儲和召回不合格食品等措施,以控制食品安全風險,調查問題原因并進行糾正。
市場整合后的空白區域
經過市場整合和產業整頓,江蘇餐飲企業已逐步走上標準化,標準化之路。
全國衛生工業企業管理協會食品,飲料集中消毒分會會長呂憲明說,過去幾萬元開辦消毒廠,現在最后一套無菌設備的成本更高超過60萬元,至少需要投資300萬元。
2016年底,我省發布了餐具和飲具集中消毒服務衛生規范,從餐具集中消毒服務期間的物資采購到回收,除渣,浸泡,清潔,消毒,餐具和飲具的干燥和包裝。 ,存儲和分配鏈接有明確的規定。在嚴格的規定下,公司為什么屢屢違反規定?業內人士認為餐具消毒,有些公司會毫不猶豫地降低價格以競爭市場,從而降低質量和服務水平。
“在監督中仍然存在部門協調的問題。”省衛生委員會綜合監督處處長唐躍明說,現在食品和消費品企業無需取得衛生部門的批準,即可取得營業執照。衛生部門的監督責任主要在善后,而基礎衛生監督部門的人力有限,有時難以覆蓋一切。
重點是加強源管理
餐飲設備的集中消毒已成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輔助產業,但是誰來檢查舌尖的安全性呢?省餐飲協會常務理事于學榮建議餐具消毒,應加強源頭管理,使餐飲企業形成品牌效應并獲得認可,對行業產生負面影響。
據了解,南京市對符合衛生標準的餐飲企業統一使用印有環保,無污染的“ 1122”標志。已授權對使用徽標的餐具消毒公司進行嚴格的檢查,評估和篩選。目前,“ 1122”徽標已擴展到5,000家餐廳。去年,常州市對餐飲設備集中式消毒服務單位的12個給予了信用等級,其中B(良好信用)9個,C(一般不可信)3個。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衛生監督部門發布了監督意見,責令其整改。
“提高行業門檻,進一步推動餐飲企業轉型升級。”陸憲明說,今年的生態環境部令第1號明確指出,如果餐飲集中式清潔消毒項目需要自建配套的污水處理設施,則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這也意味著自建污水處理設備需要獲得發改委的批準,并需要“三同時”接受環境影響評價。不符合標準的小型作坊無法進入市場。
唐躍明建議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有關企業進行聯合監督,并運用醫療衛生信用制度對不信企業進行處罰。同時,利用數字圖像監控等在線監控手段進一步加強監管,確保餐飲設備和食品的衛生安全。